@KTzone » 資源 - 教學文章 » 歷史上的大暖化 (101MB@PDF@KF/ML/FD/RF/UU)


2022-8-28 02:33 hibye3721
歷史上的大暖化 (101MB@PDF@KF/ML/FD/RF/UU)

【檔案名稱】:歷史上的大暖化
【檔案大小】:101MB
【檔案格式】:PDF
【檔案語言】:繁體中文
【檔案空間】:KF/ML/FD/RF/UU
【上傳日期】:2022/08/27
【刪檔天數】:30天無下載自動砍檔
【預覽圖片】:
[attach]773690[/attach]
【內容簡介】:
[color=Blue][b]看一千年前的大暖化,如何重新分配世界文明的版圖?
千年前的氣候變遷,又如何讓法國葡萄酒獨步全球、讓蒙古帝國差點併吞歐洲![/b][/color]

[color=Red][b]★榮獲「中時開卷選書」!
★開卷年度翻譯類「十大好書」!
★創新詮釋、巧妙結合「氣候史」與「文明發展史」的傑出作品![/b][/color]

  昔日豐美的水草漸成荒漠,逼得成吉思汗的子孫一路向西征討,蒙古鐵騎踏過多瑙河直達奧地利;

  寒冬日褪的歐洲,農作從勉強溫飽到豐收富饒,為近代歐洲的誕生揭開序幕;
  暴烈的乾旱席捲美洲和南亞,將壯麗興旺的馬雅帝國和吳哥窟化為鬼城,就此埋沒於荒煙蔓草。

  文明的去留,就像擲硬幣,正反機率各是二分之一。

  一千年前,地球經歷了一場至為關鍵、禍福相隨的升溫期。長達五百年的溫暖氣候,讓全球人類文明的消長因而翻盤:它讓歐洲步入興盛期、復活節島立起巨石像,卻也讓中國華北鬧出大飢荒、吳哥窟加速覆滅、馬雅文明土崩瓦解。

  作者運用深厚的考古學知識,從北極區零星散佈的古斯堪地納維亞人鐵釘、吳哥城淤積的灌溉溝渠、馬雅人荒廢的水山、日韓官員的櫻花紀錄中,交叉比對各種替代性氣候資料,找出各地氣候的遙相關證據,重現中世紀的大暖化現場;並列舉北極、歐、亞、非與南半球等地的文明興衰,說明大暖化造成的正、負面影響,遠遠大於人類的想像。

  千年前的人類以機動遷徙、食物來源多樣化、有組織地蒐集氣候常識及遠距離貿易等對策,因應變動不居的環境,卻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。因此,絲路、季風與駱駝商隊將歐、亞、非連成一氣,世上首次出現不折不扣的全球性經濟;平原印地安族卻棄置查科峽谷,遷徙他處,昔日聖城十室九空。

  現今人類正處於氣候遽變的時代,當前關於氣候變遷的辯論,多半鎖定暖化、異常氣候及海平面上升等議題,幾乎沒有人去探究幾百年前的氣候變化。中世紀溫暖期的歷史告訴我們,暖化對人類與文明的影響好壞參半,人類應吸取歷史的經驗,善用眼前的機會,開發適應新環境的方法,迎接充滿挑戰的全球暖化時代。

震撼推薦:
李匡悌(人類學博士、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)

許晃雄(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)

專家一致好評:
※以史為鑑,流暢、清晰地鋪陳問題,有助提升思考深度。.
By王文基(開捲好書獎評審委員)
作者以中世紀氣候巨變與人類文明之互動,特別是地理人文的變動,以及各地發展出的因應之道,引人正視全球暖化現象。暖化與否雖仍有爭議,但本書以史為鑑,流暢且清晰地鋪陳相關問題,有助於提升我們思考的深度。

※很有意思的一本書!
By梁文道(中國《開卷八分鐘》節目主持人)
布萊恩•費根是位很有名的考古學家,他對古代文明非常熟悉,他的特長是研究氣候在人類文明史上所產生過的影響,跟人類對氣候的回應……作者告訴我們,氣候不斷在變化,哪些文明興起、哪些文明滅絕,就取決於你能不能應對這樣的變化。如果你不能預知、不能應對,可能就像吳哥、甚至是當時的唐朝,受到氣候的影響而覆滅。

※堪稱是史學與地球科學的巧妙結合。
By王怡修(開捲好書獎評審委員)
藉由中古歐洲暖化時期的歷史事件以古喻今,則堪稱是史學與地球科學的巧妙結合……布萊恩.費根精巧地以中古暖化時期的相關歷史陳述,來包裝他對暖化現象的看法:我們其實不需過度恐慌,老祖宗們不也應付得很好?

國際書評:
★ 這不只是一部條理分明的人類世界史,更是集想像與龐大研究於一身的傑作。費根不僅透過全球化的角度,賦予中世紀新的定位,同時也指出可怕的氣候變化是無可辯駁的前兆。――西奧多•拉布(Theodore Rabb),《The Last Days of the Renaissance》作者

★ 來自遙遠過去的警鐘。――《柯克斯書評》(Kirkus Reviews)

★ 氣候創造歷史,為時已久,歷史學家卻鮮少注意到這點。事實上,幾滴雨、氣溫改變個一兩度,就足以改變人類歷史。本書證明,人類雖然創造了歷史,但肯定並非全出於自己的選擇。――泰德•史坦柏格(Ted Steinberg),《Down to Earth》作者

★ 巧妙結合了人類與氣候史,費根的專業知識,讓當前的氣候議題迎刃而解。――Booklist

★ 回首來時路,費根給那些遠眺去時路的人們一記警訊。――《出版者週刊》(Publisher』s Weekly)

作者簡介:
布萊恩.費根(Brian Fagan)
  世界知名的考古學作家,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人類學名譽退休教授,著作等身,除了致力於將考古學知識推廣給一般大眾,也編有《牛津人類學指南》等教科書,廣為各大學使用,是進入人類學的最佳讀物。費根也身兼許多機構的考古學顧問、參與撰寫科普節目的腳本,如國家地理學會、大英百科全書、BBC、國家廣播網、時代雜誌等。

  費根身為考古學家,熟悉古代文明,自從1999年出版《聖嬰與文明興衰:洪水、饑饉與帝王》一書,開始闡述他連結氣候與人類歷史的獨特觀點,已完成《小冰河期》、《漫長的夏天》與本書等科普著作。費根自稱是「不怕被人譏笑的通才」(unashamed generalist),撰寫許多科普與通識書籍,比起一些高來高去的學者,更讓人欣賞。台灣讀者對他毫不陌生,其針對一般讀者寫作的作品廣受讀者喜愛,除了前述幾本書,《法老王朝》、《古代文明七十謎團》、《古代文明七十發明》都出自其手。

  從考古與人類學,跨足氣候變遷,費根一直試圖連結氣候變遷與人類歷史。正如他所言,氣候決定論(climatic determinism)長期以來被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所唾棄,他卻對一般人、甚至科學家對古代氣候變遷的輕忽,感到震驚與不解。他認為從歷史中,我們可以瞭解古代人類社會如何因應突如其來的氣候變遷與乾旱,作為借鏡。以往資料不全,氣候與人類社會的關聯被忽視,可以理解;現今從樹輪、冰芯、深海沉積物等取得的許多氣候資訊,則讓我們能夠真正地去連結歷史氣候變遷與人類社會的發展。「這是我們首次能正確評估氣候變遷對古代人類社會的衝擊,瞭解那是影響人類歷史的許多因素之一,甚至有時候是重要的因素。」

【下載載點】:
[url]https://katfile.com/2b9d5yre1e90[/url]

[url]https://down.mdiaload.com/etxkbqo1m3z0[/url]

[url]https://down.fast-down.com/ulnpgdq6x1nc[/url]

[url]https://rosefile.net/w7a3my5ylo[/url]

[url]https://userupload.in/2big467vpyzy[/url]

【解壓密碼】:無

[url=https://katfile.com/users/Anyone][size=5][color=DarkGreen]【Katfile資源總集】[/color][/size][/url]

頁: [1]
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5.5.0  © 2001-2006 Comsenz Inc.